第两百八十六章 海洋的呼唤_我在现代留过学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八十六章 海洋的呼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两百八十六章 海洋的呼唤

  元丰元年两艘巨舰建成,他和安焘于是以国信使的身份,率领舰队前往高丽。

  从此打通了大宋和高丽的海上商路、交通。

  赵煦却是悠悠而叹:“皇考在日,曾再三教诲于朕……”

  “我朝北有北虏,西有西贼,西南有高山为人钳制于一隅之地,譬如一人为贼困于墙脚之中,难以活动筋骨,不能伸展大志……”

  “欲求活动筋骨,伸展大志,就只能面朝海洋……”

  “通高丽、连日本,此父皇为朕所留之产业!”

  “而联络远方,杨帆大海,开海上商路,使大宋舰船,直抵大食,令万国来朝,则是皇考留朕及子孙未尽之大业!”

  陈睦听着,身体开始颤抖。

  先帝居然有这样的宏图伟业和壮志?

  仔细想想,这确实是先帝才能想、才会想的战略!

  大宋在陆地上,被西贼、北虏牢牢牵制。

  可茫茫大海,万里海疆,却是畅通无阻!

  且,自唐以来,大食商贾就从海上来。

  海上丝绸之路,渐渐兴盛。

  近些年来,更是越发繁荣。

  不独有大食商贾,跨海到大宋,也有天竺诸国甚至更远方的异域商贾,纷至沓来。

  所以,广州市舶司等才会先后建立。

  所以,先帝想要通过海路,扩张大宋的影响力,完全合理。

  而且也是他在做的事情。

  只是这种事情引发了不少非议,特别是先帝制造凌虚致远安济和灵飞顺济两舟,靡费无数,却只联络了高丽、女真,开辟的商路也不稳定,被人大加质疑。

  所以,只造了两舰,就停止了后续建造的计划。

  就连凌虚致远安济和灵飞顺济这两艘巨舰,也因为长期未出航,而在港口腐蚀,如今已经难以远航了。

  本以为,先帝已经偃旗息鼓。

  不意,先帝的壮志不仅仅未曾消停,更萌发了更大的宏图伟业!

  开拓海疆,杨帆万里,远及大食,万国来朝……

  陈睦只是想想都有些激动。

  就听着官家道:“朕亦以为,欲求国家中兴、富强,则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来自于海洋,危险亦来自于海洋!”

  “今已有大食、天竺商贾,可跨海而来……”

  “百年、千年后,未尝不会有海寇,如今日北虏、西贼一般,跨海而来,攻我东南财税之重地!”

  “故此,朕命卿知明州,托付父皇及朕之大业,也是向卿托付未来子孙之福祉!”

  控制海洋!

  没有比大宋现在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更合适的了。

  首先,大宋的造船技术,已经可以制造能够跨海远航的巨舰。

  先帝所造的凌虚致远安济和灵飞顺济两舰,重达万斛。换算过来,排水量应该都超过了千吨!

  千吨舰船,在现代是小舢板,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却是不折不扣的巨无霸和海上移动堡垒。

  也就难怪高丽人看到如此巨舰,会心神动摇,立刻入朝了。

  其次,现在的海洋上,也没有什么成气候的可以和大宋相提媲美的对手。

  无论是高丽、日本、交趾,还是南洋诸国,都没有什么海军可言,甚至连造船业都很原始。

  这是最适合大宋在海洋上扩张自己的影响力,开拓商路的时代!

  当然了,困难和危险以及挑战,也是数之不尽的。

  所以,赵煦才会干预陈睦的任命。

  将这个大宋朝堂上为数不多的主持过巨舰建造工作并拥有率领舰队远航经验的大臣,送去明州发挥他的作用。

  让他去打基础,统合民间造船业。

  陈睦却是越发激动、兴奋。

  其他的事情,暂且不管。

  单单就看这位官家,对海洋、航海以及船舶的重视。

  陈睦就知道,这次去明州,只要做出了成绩,让这位官家满意了。

  他就必然平步青云!

  就像他当年,和安焘一起主持凌虚致远安济、灵飞顺济两舟的建造,然后出使高丽归国以后。

  安焘升左谏议大夫,他也升为中书舍人。

  如今安焘,已是执政,他也是待制重臣。

  所以,这次差遣只要办好了!

  三省两府,就要为他陈和叔敞开了!

  于是再拜顿首:“臣必不辱陛下、先帝期望!”

  造船嘛……他虽然不在行,可他懂去什么地方找工匠,又去什么地方找好木材。

  这都是当年为了制造那两艘巨舰积累下来的经验。

  赵煦点点头,道:“朕便在汴京等候卿的喜报!”

  “功成之日,爱卿归京,朕为爱卿亲自庆功!”

  这就让陈睦更加兴奋,整个人仿佛年轻了二十岁,充满了干劲!

  昨天晚上半夜的时候,孩子忽然喊嗓子疼,喂了药也闹腾了好久,一宿都没怎么睡。

  今天白天睡了一天,晚上才爬起来,所以,今天只能两更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96bqg.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96bqg.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