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军饷纸币化,北方开展大基建_万历佑明
笔趣阁 > 万历佑明 > 第七百四十三章 军饷纸币化,北方开展大基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百四十三章 军饷纸币化,北方开展大基建

  也因此,认购劵一直就不愁卖,只是愁买。

  基本上没有背景和渠道的人,依旧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购买到认购劵。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

  谁让有余财等着投资的大明士民越来越多,而朝廷需要通过发售认购劵而开发的新项目增加速度远远跟不上这个速度呢?

  所以,当朱翊钧这样下旨后,许多想买认购劵投资的国民也就只能听从安排,去换取银元劵。

  一时间,银元劵的需求量因此大增。

  这让银元劵的价值也跟着提升,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换取更多的外来商品。

  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受银元劵。

  连军队都开始接受银元劵作为军饷。

  “这次的军饷皆变成了银元劵,官兵们皆很高兴,因为有随军商贾会直接用比等价银元还要值钱的白银来换他们手里的银元劵。”

  “而也因此,军中有许多人开始感叹,纸竟然比真金白银还值钱了,皆言这是国力提升的体现,且不少官兵因此都不愿意再换银元劵给随军商贾。”

  达卡。

  南昌侯刘綎就在征服恒河下游三角洲临近后世孟加拉一带区域的当地封建地主,而于当地达卡城休整期间,因看见许多官兵开心地领了银元劵后,就骑着马、持着铳,又去扫荡散落在恒河平原各处的莫卧儿残兵后,就向朱翊钧写了这样的密奏,而派人快马传回国内给天子看见。

  朱翊钧在看见刘綎的密奏后,不禁嘴角微扬,而回复道:

  “军士们没有说错,官兵们接受银元劵作军饷,商贾也愿意拿真金白银换军饷,皆在于他们都看好国家的未来,而国家的未来全在卿等开疆辟土的将士身上,故卿当竭力征讨、恩威并济,多赏少罚,不可疏懒,亦不可冒进,更不可一味杀戮,当重军纪,使王化更易,为将来移更多民过去,而赋税钱粮准备。”

  随着官兵开始接受银元劵作军饷,也大大减轻了军队运输上的损耗,更进一步避免了军饷发放过程的腐败滋生,而使得朱翊钧可以将节约下来的损耗变成赏银,而增加了对军队的赏赐额度,使军队的战斗力更加强悍。

  当然。

  如朱翊钧在给刘綎的密奏中所回复的那样,银元劵这种纸币能够越来越受欢迎,本质上是大明帝国越来越强盛,财政收入一直在增加,让天下人愿意投资购买国家的认购劵。

  所以,朱翊钧才让刘綎要完成好对莫卧儿帝国的征讨,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外扩利益。

  而与此同时,为了真的实现货币的全球统一,朱翊钧这里还准许王锡爵在任内阁首辅后增加对认购劵的发售。

  不但早就开始为兴建的两京铁路大工程依旧在发行更多认购劵,而向民间募资,还在万历三十年的六月,王锡爵成为内阁首辅后没多久,王锡爵和李成梁就一起上本请得朱翊钧准许,开启安东边墙计划的修建大工程,且也因此继续增加认购劵的发售,而向民间借更多的钱。

  按照戚继光和李成梁的设想,是要将北方的人,无论汉夷,都尽量往南边赶的,北方大多数地区将来只驻军,最多只在一些大镇留些汉人。

  朱翊钧对此也是同意的。

  而王锡爵因为很想尽快实现货币统一,而要实现货币统一,必须先让纸币得到更大的推广,所以他在成为首辅后也支持这一战略,还和李成梁一起商定要在辽东建边墙。

  王锡爵和李成梁的具体想法是先通过建边墙的方式,把东北的各族民众都集中起来,因为只要集中起来才好同化和迁徙,而边墙内的普通百姓也更难往北边去,同时边墙还可以作为驻军的地方。

  于是,武清侯李文全也就再次离京北上,开始去东北为大明修建边墙。

  建边墙就是建长城的意思。

  当然,这也不是说建好后,边墙线就真是大明边境线了,实际上是大明允许百姓自由迁徙与聚居的线。

  按照朱翊钧的旨意,从沈阳到咸镜北道,都要建起边墙,所以这一带的汉人和胡人很快就收到了征募他们务工的消息。

  这里的汉人和胡人一开始倒也不知道朝廷的本意,只发现朝廷给的工钱很不错,比受当地女真和蒙古贵族雇佣挖人参和狩猎给的工钱都还高,也就一个个都来应征。

  只有当地的女真和蒙古贵族对此颇为不满,开始来找蓟辽总督李化龙要说法。

  叶赫部的杨吉努就问着李化龙:“国舅爷把我们的人都招了去,我们明年还怎么贸易和进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96bqg.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96bqg.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